市南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两岸倘若战事打响,柯文哲预测先“输”一方,俄:解放军无需动武

2023-06-20| 发布者: 市南新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如果两岸爆发军事冲突,岛内政客柯文哲预测了先输的一方,而在俄罗斯看来,解放军无需动武即可以完成两岸统...
弯头机 http://www.aocjx.com

如果两岸爆发军事冲突,岛内政客柯文哲预测了先输的一方,而在俄罗斯看来,解放军无需动武即可以完成两岸统一,这是为什么?

虽然中国大陆一直坚持以和平统一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并且为此保持积极且开放的态度,但是中国大陆的示好却被台当局和岛内“台独”分子认为是“妥协”,因此不断在美日等外部干涉势力的支持下在台湾问题上进行挑衅和示威,直接让原本就不平静的台海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从去年8月份的美国前任议长佩洛西窜台,到今年4月份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窜美期间与美国现任议长麦卡锡举行会晤,这一系列挑衅行为也是直接加剧了台海冲突爆发的可能性。为了给不断紧张的台海局势降温,同时有效震慑岛内台当局和美日等外部干涉势力,解放军也是在台海地区举行环台军事演习,通过实际行动向外界展现解放军实现两岸统一的能力,以及中国大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不过,即使是这样“美台”也并没有放弃在台湾问题上的勾连。在5月上旬,美国25家军工企业代表组团窜台,并且还出席了所谓的“美台防务工业合作论坛”。而这次代表团的负责人美军太平洋海军陆战队前司令鲁德尔在活动宣称,美国军工防务企业愿参与台湾地区的“防务自主”计划,提升台军的威慑力,从源头上避免冲突发生。通俗点说,就是美国军工企业打算通过对台军售以及转让技术,让台湾军工企业自行生产的方式来提升岛内台军的战斗力,同时让台湾地区可以自行生产和组装武器装备,确保在解放军全面封台的时候,台军可以依靠自己的弹药储备来“抵抗”解放军的进攻。毫无疑问,美国与台当局之间的军事合作本质上就是对一中原则的挑衅,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中方一贯坚决反对。

而“美台”这种军事勾连无疑也会加大台海冲突爆发的可能性,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台海冲突,岛内政客柯文哲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如果两岸之间真的出现了军事冲突,那么中国大陆“失败”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台湾地区。首先,美国五角大楼和多家智库在通过数十次兵棋推演之后得出结论:美国军事介入台海会承受不小的损失,但是最终都会“击败解放军”,确保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其次,台湾地区近些年来从美国采购了不少的先进武器装备,这些极大增强了台军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再加上台湾“自研”的导弹和其他武器装备,台军有信心和有能力与解放军展开一场对抗。最后,台湾地区属于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这也意味着如果要对台湾地区实现全面的封锁,都需要出动大量的军机和水面舰艇,这也意味着解放军的物资消耗会非常大。如果台海冲突的时间超过2周,中国大陆可能会扛不住这个消耗,“自行败退”。

在柯文哲这番言辞被媒体报道之后,直接遭到了岛内媒体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反驳。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解放军对台湾真的实现“围而不攻”的话,那么最先不战自溃的肯定是台湾地区,而非中国大陆。第一,台湾地区的粮食完全依赖进口,自给率极低,不管是小麦、大豆还是玉米都需要从美国和巴西等国家进口。而台湾地区储备的粮食只有100万吨左右,一旦真的爆发军事冲突,这些粮食根本不可能让台湾地区撑过半个月的时间,难道到时候让台军士兵空着肚子上战场?第二,除了粮食以外,台湾地区民众所需要的肉类、能源和其他工业原料也同样需要从外部进口,如果失去了外部的进口渠道,那么台湾岛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必然会彻底崩溃。相比之下,中国大陆不管是粮食还是能源储备都要优于台湾地区。

而且为了防止台海冲突之后遭美西方国家卡脖子的情况,中国大陆也正在不断扩宽进口渠道,实现多元化进口,争取在冲突爆发之后将自身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如果台海战事发生,台湾地区才会是最先撑不住的一方。不过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看来,中国如果实现两岸统一根本无需动武,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大陆的经济体量远超台湾地区,只需要通过经济手段的话,就可以让台湾地区“不战而降”。毕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即使是美西方国家在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公开与中国进行交恶,因为西方非常清楚交恶之后所会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如果是想像对付俄罗斯那样对中国进行金融围剿,最后谁是猎人谁是猎物,这个可不好说。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市南新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市南新闻网 X1.0

© 2015-2020 市南新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