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https://m.fh21.com.cn/doctor/1206052/ 如果孩子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或者表现优异,你会奖励他什么? 广东惠州,一位父亲在中考前跟儿子约定: 只要你能考650分,就奖励你1000元。 儿子听后,卯足了劲儿认真备考,考出了681分的好成绩。 他兴冲冲地等着父亲兑现承诺。 可父亲一听他要买游戏机立马反悔,并明确表示奖励作废。 这让儿子很生气,他怒怼父亲: “你只是有经济支配权而已,我现在能工作赚的比你多!” 父亲担心儿子沉迷游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确实不妥。 孩子辛苦了那么久,想买个游戏机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 681分就是对孩子能力的证明,说明孩子有足够的自制力。 最重要的是,答应了给孩子的奖励就要兑现。 否则,会严重破坏孩子对父亲的信任感,伤害父子关系,甚至还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导致孩子“报复性”摆烂。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Part.1 奖励不兑现, 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父母约定好的奖励,对孩子来说不光是物质满足,更是一种肯定和尊重。 孩子拼尽全力,好不容易完成目标,满心欢喜期待奖励,却发现父母不认账了。 那种失望、委屈、怨恨和悲愤,哪怕过去多年,依然会让孩子无法释怀。 张歆艺曾讲过让自己耿耿于怀的一件事。 小时候,她特别想要一双99元的小白鞋,妈妈承诺她考进班级前几名就给买。 为此,张歆艺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超额完成目标,考进年级前几名。 可是妈妈却食言了,没有给她买小白鞋。 那双鞋彷佛成了张歆艺心中的一个执念,每当想起都会遗憾难过,长大后甚至养成了囤积小白鞋的习惯。 如果只是有缺憾或委屈还好,最怕孩子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少年派》中,妙妙有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为了激励她,父母答应下次考试进步奖励1000元。 结果,妙妙真的在下次考试中进步飞速,考了全班二十多名。 可母亲却不愿意兑现承诺掏钱了,妙妙一气之下扬言“下次再也不想考好了!” 因为1000元让孩子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岂不是得不偿失嘛! 父母承诺给的奖励,却总是不兑现,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知乎上一位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疼。 母亲无数次答应她,只要考得好,就可以换手机,换跑鞋,买摩托…… 最后却都食言了。 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让她感到绝望,并对母亲失去了亲近感、信任感和期待。 长大以后,她不愿回家,甚至想尽一切办法考走远离母亲。 父母承诺的奖励长期不兑现,会给孩子造成深刻的绝望和沉重的打击。 可惜,有些父母却不以为然。 一位父亲在知乎上求助,不想给孩子兑现许诺了怎么办。 这位父亲想通过开空头支票,来达到目的,看似是走捷径,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因此崩塌,亲子关系也可能因此产生一条无法愈合的裂痕。 Part.2 不恰当的物质奖励, 效果适得其反 很多父母倒是做到了一诺千金,答应给孩子的物质奖励就一定会兑现。 只不过,有时候,结果依然不如人意。 《家有儿女》中,曾发生这样一幕。 夏东海为了鼓励三个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告诉他们做家务可以兑换卡片,卡片可以换取零花钱。 这一招,的确很见效。 3个孩子非常积极,争着抢着干活。 可没多久问题也出现了。 为了换钱,3个孩子每天要做七八顿饭; 衣服不管干净与否,全都塞到洗衣机洗; 地板每天擦三遍。 夏东海一看不对劲儿,赶紧取消了物质奖励。 没想到,孩子们的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变,他们从无比积极变得懒散懈怠,不愿做任何家务。 为什么奖励会失效呢? 那是因为单纯的、没有限度的物质奖励,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当作一种交易。 有奖励才做,等奖励没有了,他们就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过一项实验,他随即邀请一些学生去做有趣的智力难题。 第一阶段,全部学生都没有任何奖励; 第二阶段,第一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给1美元奖励;第二组学生没有奖励; 第三阶段,让每个学生自由休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结果发现,第二组没有金钱奖励的学生,才会在休息时主动解题。 实验证明: 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物质奖励,会削弱孩子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虽然短时间内能激发孩子的动力,时间一长,就会让孩子丧失兴趣和热情。 Part.3 精神奖励才是王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不可或缺。 只不过我们需要选对合适的奖励方式,才能达到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目的。 相比物质奖励来说,精神奖励才是王道。 育儿心理学家J.Alice曾讲过7个精神奖励法,分享给妞们: 第1,奖励孩子可以种植一颗属于他的小型植物,让孩子享受劳动的快乐,体验自然生命;第2,奖励孩子可以选择扮演爸爸或者妈妈,让孩子体验权威感;第3,奖励孩子可以决定一日三餐可以吃什么,让孩子享受个人的决定权利;第4,奖励孩子可以决定周末的一天如何度过,让孩子享受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第5,奖励孩子周末可以晚睡一小时,让孩子享受娱乐时间加倍的快乐;第6,奖励孩子实现一个小愿望,让孩子享受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第7,奖励孩子可以决定今天有谁来做家务,让孩子将体验努力得到的特殊权利。 除了这些,还需要给足孩子精神肯定。 语言上:口头赞扬、大方赞美 比如: “你太牛啦!你是我见过最用心最努力的孩子。” “继续加油哦,照你这么下去肯定会越来越棒!” 行动上:树大拇指,拥抱、拍肩膀 这些肢体语言,能带给孩子力量,让孩子倍感鼓舞,自信爆棚。 温馨提醒: 如果孩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不要对他讽刺嘲讽。 给孩子适当安慰,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力量。 告诉孩子他哪里做得很好,哪里做得还不够,帮他分析所在,和孩子一起商讨改进方法。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奖励,这是对他努力和成果的一种肯定。 建议妞们多给孩子精神奖励,少量地配合使用物质奖励,效果更好。 切记: 约定好的奖励,一定要兑现。 让人欣慰的是: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父亲已经认识到错误,和孩子道歉,并同意了孩子的请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