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充钱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张忆东策略世界 —●●●●— 要点 —●●●●— 1、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报告中提到香港要“对接国家战略,增强发展动能”,为此,“首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推进创新科技和文化艺术两个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国际贸易中心的角色,并充分善用航运和航空发展,提升香港在区域供应链的功能”。 2、同日,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1)新规则将适用于五大特专科技行业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2)咨询文件的主要建议包括: 商业化收益门槛:已商业化公司的定义为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2.3亿元人民币的公司。(标红数据为根据10月19日汇率计算得到的人民币计价标准,下文同) 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80亿港元/73.6亿元人民币(已商业化公司)或150亿港元/138亿元人民币(未商业化公司)。 研发:所有申请人均须于上市前已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资金额须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已商业化公司)或50%(未商业化公司)。 营业纪录期:上市前在管理层大致不变的条件下已至少经营三个会计年度的现有业务。(特殊情况下,港交所或接纳较短的交易纪录期,即至少两个会计年度) 此外还包括对第三方投资、对未商业化公司的额外资格规定。 3、考虑到特专科技公司的特质,港交所此次咨询文件建议中对净利润、现金流量标准不设要求。对比同样存在不以净利润、现金流量标准作为上市资格的市场(主要对比国内上交所的科创板和港交所的主板市场)可以发现,港股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对市值和研发的要求较高,而对营业收入标准的要求较低。 相较于科创板,港股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可豁免营业收入标准(未商业化公司,但研发要求高),但有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的营业纪录期要求,且市值要求更高。此外,相较于科创板公司定位,特专科技公司还涵盖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相较于港股主板,港股特专科技公司可豁免营业收入标准(未商业化公司),但市值要求更高,且有研发要求。 4、此次上市制度改革是对2018年港股上市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补充完善,有望进一步吸引海内外优质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提升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产业公司首选上市地点的地位。2018年4月底,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同股不同权的新兴和创新公司和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来港上市、允许符合资格的中资及国际公司在港二次上市,这一改革极大地吸引了众多中概股公司、生物医药公司和其他新经济公司。但是相较于美国及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港股上市公司在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上市数目和市值上存在较大差距。 5、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以来,除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改革,香港持续拓展互联互通,推动产品和市场创新,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枢纽的作用。例如,7月4日沪深港通正式纳入ETF;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安排;公布将推出“互换通”,开展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计划推出港股通人民币计价;减免双币股票市场庄家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等等。 风险提示: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大国博弈风险;新冠疫情变异超预期;政策不及预期 注:文中报告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港股拥抱“特专科技”的上市制度创新》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0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张忆东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 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 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2040001 请注意:李彦霖、迟玉怡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美股盈利走到哪儿了 港股“沼泽底”等水来,short cover式反弹反复折腾——兴证海外2022年10月港股策略 港股业绩底部,结构性亮点在哪儿?——港股2022年中报业绩总结港股继续低位拉锯,逆向思维布局长期——兴证海外2022年9月港股策略危中有机,先进制造业的新时代“大浪淘沙” 从无风险利率到风险溢价,美股紧缩交易进入新阶段 50年美股行业轮动的周期性规律和结构性力量 乱中取胜,做多中国先进制造业——兴证海外2022年8月港股策略 美股何时见底?警惕经济衰退和盈利悬崖 从基金季报看重仓港股的基金是怎么做行业配置的 动荡的世界,底部拉锯的港股如何布局? 近期外资缘何看好中国股市?——外资跟踪系列之七 疫后复苏的阿尔法——兴证海外2022年7月港股策略 海外篇——2022年中期策略 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中国股市2022年中期策略( 中国资本市场展望和投资策略篇) 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中国股市2022年中期策略( 海外展望篇) 动荡的世界,复苏的赢家——中国权益资产(A股+港股)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精简版) 港股战略相持期打好“游击战”——兴证海外2022年6月港股策略 美股业绩高处不胜寒,结构犹存亮点——美股2022年二季报业绩展望 美股“中期底”附近迎来喘息,中国股市外忧弱化 高光之下的阴影重重——美股2022年一季报扫描Yesterday once more美股重现“2018年四季度”,也许更糟!乍暖还寒,战略相持阶段有望展开——兴证海外2022年5月港股策略 港股业绩总结,几家欢喜几家愁 等待香港本地股5月下旬之后的布局机会 夏日寒流是长期投资的机遇——中国权益资产及海外市场春季策略(完整版) 夏日寒流是长期投资的机遇——中国权益资产及海外市场春季策略(精简版) 坚持对价值的信心,这是面对不确定性世界的底线思维——兴证海外2022年4月港股策略再论优质央企的战略性配置价值找寻自信的力量,港股回购持续升温——港股回购专题报告之二“非理性下跌”及找寻“自信的力量” 游戏规则改变了,推倒能否重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施规则及最新进展 恐慌之后股市迎来短期修复期 游戏规则改变了,推倒能否重来?——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实施规则及最新进展 继续防守反击,业绩为矛——兴证海外2022年3月港股策略 从俄乌大宗商品供应和库存看俄乌局势影响 战争硝烟下的避险资产和防守反击策略——俄乌冲突的短期和中期影响点评 冷战初期高通胀及战争阴霾下的美股复盘 香港本地股如何应对疫情扰动?立足价值 防守反击——兴证海外2022年2月港股策略 美股短期底和中期底预测及美股波动对中国股市影响 美股大波动,港股缘何大涨? 优质央企港股的配置良机 港股曙光再现——兴证海外2022年1月港股策略 近期外资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投资?——外资跟踪系列之六 寻找自信的力量,港股回购历史新高 2022年海外流动性环境如何演绎?——写在12月FOMC会后 外资2022年投资中国会关心什么?——外资跟踪系列之五 在失望之幽谷找寻黎明的曙光——兴证海外2021年12月港股策略 找寻自信的力量——2022年中国权益市场(A+港股)年度投资策略 行情磨“底部”更磨人心——兴证海外2021年11月港股策略及金股组合 MSCI中国A50股指期货上线,中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开放迈出重要一步 防守反击,投资时钟从“类滞胀”转向“衰退” 港股底部区域的反击——兴证海外2021年10月港股策略及金股组合 外资如何看待恒大事件第二辑——外资跟踪系列之四 从“限电”看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 外资如何看待恒大事件?——外资跟踪系列之三 港股业绩靓丽,高景气方向有哪些?——2021H1港股中报总结 香港MSCI A50指数期货将吹响新征程的号角 2021年港股如何获得超额收益——兴证海外团队月度金股组合回顾 “磨底”阶段,回归投资本质 港股进入底部区域,逆境孕育机遇 外资如何看待中国产业政策调整第二辑 短期太拥挤,科创长牛洗洗更健康 外资如何看待中国产业政策调整? 美长端利率大幅下行是MMT的折射 恒生指数2021年预测EPS增速低吗? 科创长牛起步阶段的颠簸 穿越风险的迷雾,拥抱高性价比的成长 ——兴证海外2021年7月港股策略及金股组合 Taper难改低利率,科创长牛刚起步 拥抱未来的核心资产——中国权益资产(A股+港股)2021年中期投资策略 6月做多不停歇 ——兴证海外2021年6月港股策略及金股组合 汇率双边波动是常态,单向思维不可取 黄金坑后行情献礼百年庆,科创板引领“未来核心资产”长牛 今年二季度是黄金的做多窗口期 五月不穷,逢低做多 ——兴证海外2021年5月港股策略及金股组合 政策支持职业教育,民办高教成长和确定性兼具 制造业减税再加码,寻找阿尔法 ——财政部制造业减税降费新举措点评深度价值和超预期成长的哑铃式配置 ——兴证海外2021年4月港股策略及金股组合美债之谜、抱团博弈及核心资产的价值真谛(缩减版)初生牛犊遇到虎,倒春寒后换风格 ——兴证海外2021年3月港股策略及金股组合炒作风歇,震荡不改港股牛市,趁机布局高性价比优质资产 ——港股上调印花税点评趁海外震荡上车港股,战略成长+周期价值“震”后加仓港股,风格聚焦盈利大风起兮,港股稳行才能致远钱潮向哪里“抱团”?不断追逐性价比更好的核心资产 “旧经济”价值重估和“新经济”成长阿尔法 ——兴业证券海外研究2021年度荐股思路 外部事件有惊无险,布局港股明年更好 做多中国,港股牛市——2021年度全球策略报告(简版) 策略角度看银行,价值重估刚起步 乘风破浪的中国制造业核心资产 守正出奇,布局港股好时机 美股2000年科网牛市如何走向泡沫破灭 港股已成为中国新经济的投资沃土——《恒指的未来》系列报告之三 恒指结构优化,攻守更兼备,配置机遇期来临——《恒指的未来》系列报告之二 从黄金王者归来,看周期核心资产重估 周期核心资产的价值重估 “核心资产牛市”进入“新”阶段 风格再平衡,“硬科技”的吸引力提升 香港金融中心的明天会更好 赢在未来——中国权益资产(A股港股)2020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 “5.20”收获反弹,敬畏不确定性 ——2020.05.21电话会议纪要整理 流动性盛宴一醉解千愁 ——疫情、联储、美股Faangs行情的启示 外因只是扰动,内因才是关键 ——中美贸易摩擦2018和2019年对中国股市影响对比及策略观点更新 冬天的太阳之油价都是浮云——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 全球反弹的补涨高潮临到中国资产 冬天的太阳之曲折反弹 冬天的太阳并不是复苏的春光勇敢者的游戏和大智若愚者的机遇黄金的配置良机归来,这是一个长逻辑海外危机节奏:QE神话破灭后的股灾、反弹、衰退熊市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乍暖还寒,海外危机露峥嵘复盘08年,危机中的黄金短期“倒春寒”,中期“避风港”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倒春寒”之后,仍是科技创新的春天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西风冷,东风暖,顺风而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资产崛起 ——核心资产深度系列全球资产荒与中国核心资产牛市新主角——中国权益资产2020年投资策略两朵乌云和拨云见日——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核心资产牛市的大趋势及小波段 ——中国资本市场(A+H)投资策略报告(4月23日海外春季策略会PPT详细版) 春天的声音,春天的升因——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华山只有一条路,走出险境须激活资本市场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山不转,水转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螺蛳壳里做道场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 一溪流水泛轻舟——中国权益资产2019年投资策略 自媒体信息披露与重要声明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投资者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A股市场以上证综指或深圳成指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审慎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平台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责任编辑:张海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