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全案策划 http://www.mroyal.cn 她姐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还会有为甜妹血糖升高的一天。 先是“甜心教主”王心凌, 凭一己之力,霸榜多条热搜,掀起了“王心凌男孩”现象级狂欢。 再是考古到郭采洁, 刚出道时竟也是一枚软糯、甜美、清新的正版小太妹。 一个冷知识:《爱情公寓》主题曲《我的未来式》是郭采洁唱的。 扎着马尾,蹦蹦跳跳用娃娃音唱摇滚的样子,真的好可爱。 还有Twins。 她们晒出21年前的同框旧照,俩人都是青涩可爱的小甜豆,瞬间爷青回。 当年,谁能逃过阿sa的紫兰仙子,和阿娇的紫薇仙子啊? 一个机灵可爱,一个楚楚动人,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初代甜妹」。 仔细算来,往季《浪姐》阵容,都有“甜妹”的身影。 从第一季的张含韵,到第二季的杨丞琳,再到这一季的 twins、王心凌、郭采洁。 姐姐们曾在时代里刮起旋风,那时她们的统一标签,是“甜妹”。 如今这股“甜妹风”再次吹来,在很多人意料之外,但背后却又有迹可循。 她姐今天想借此聊聊, 为什么“甜妹”又重回主流? 困于「甜妹剧本」 溯源“甜妹”,还得从千禧年说起。 那些年,是唱片公司的黄金年代,批量生产着“清纯少女”。 这些女孩,拿到的基本都是模版化的「甜妹剧本」—— 出身草根,为还债被迫投身娱乐圈,承载的是一夜成名的时代神话。 在公司包装下红个几年,掏空价值后,泯然众人。 Twins 便是当时流水线下的初代商品,哦不,“初代甜妹”。 2001年,这对清纯甜妹一出道,便如旋风般横扫各大乐坛奖项,被称为“香港顶级女子组合”。 她们的歌,甜而不腻,恰到好处地撩拨了一众少男少女贮藏在内心深处的多巴胺。 一首《下一站天后》,在当年唱遍大街小巷,让很多人相信她们的确就是天后接班人。 港圈黄金时代过去,这股风吹到了台湾娱乐圈。 时逢台偶剧井喷,台娱发现了新的造星方式—— 打造「唱演并行」的少女偶像。 也是那时,台湾有了“四大教主”的说法,分别是: 「流行教主」蔡依林,「甜心教主」王心凌,「可爱教主」杨丞琳,「电眼教主」张韶涵。 蔡依林,算得上是最早顶着「少女杀手」名号出道的偶像歌手。 但在当时,单靠这个title,在清纯少女层出不穷的娱乐圈,显然不占优势。 2004年,蔡依林上《天天向上》,汪涵用“少男杀手”介绍她时被打断,“现在少女杀手已经不是我了”。 因为此时,王心凌凭着高马尾、百褶裙和主打歌《爱你》,俘获了万千少男的心,一度被称为“蔡依林接班人”。 蔡依林转型为当时比较稀缺的唱跳歌手,剩下“三小天后”,开始疯狂互卷。 王心凌的《爱你》大火之后,公司仿佛找到了财富密码,炮制出了一首接一首甜歌: 《第一次爱的人》《honey》《睫毛弯弯》《DADADA》.....无一不将制服甜妹进行到底。 还趁机给了王心凌一个包装,用现在的话就是人设—— 甜心教主。 不止音乐唱法、造型装扮,影视也都是这个路线。 从《微笑pasta》里天真率性的“乌龟妹”; 到《天国的嫁衣》傻得可爱的成晓诗......都是清一色“傻白甜”形象。 当然,这也是当时大部分台偶剧最典型的女主形象。 与王心凌的成名相似,对杨丞琳也是熟悉的包装套路—— 可爱教主。 双眼无辜、嘴巴嘟嘟的杨丞琳,的确天然地适合「可爱」这一人设。 她出演《恶魔在身边》里咋咋呼呼、喜欢整天幻想的女主齐悦,更是将可爱发挥到淋漓尽致。 也正因如此,杨丞琳成为千万女孩模仿的可爱少女。 她唱的主题曲《暧昧》,更是从中国台湾火到大陆。 最后一位加入“甜妹路线”的,是“电眼教主”张韶涵。 玛丽苏名作《公主小妹》,让她一跃成为当年的偶像剧女王。 主题曲《不想懂得》,多少少男少女在 KTV 里,即使够不着 key 也要扯着嗓子坚持唱完。 除了影视剧原声带,更亮眼的是她作为歌手在那个阶段出的一首又一首大热歌曲。 《欧若拉》《隐形的翅膀》《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随便列举一下,都是可以从头唱到尾不错一个字的不老歌单。 这股可爱旋风,也直刮内地。 当年选秀刚刚涌现,「酸甜女孩」张含韵横空出世。 那首被大众熟知的广告歌《酸酸甜甜就是我》,响遍了大街小巷。 不过,她们也自此被框在了“甜妹”的剧本里。 杨丞琳被要求夹着娃娃音上综艺,教人如何撒娇装可爱。 张韶涵这么坚强,也只能做被宠爱的公主小妹。 但现实是,“甜妹”背后,都是不得不努力的顽强。 杨丞琳小学时父母离异,父亲染上了赌博,家里背负百万债务。 她不得已辍学,16岁就出道还债,一个人还清1000万(台币)债务。 跟杨丞琳一样,王心凌也出身于单亲家庭。 她从5岁起就独自带弟弟,强迫自己要变得坚强。 张韶涵,15岁就担起养家的重担...... 她们并不是含着金汤匙的甜美公主,只是时代需要“甜妹”。 而她们只能顺势而为,扮演成人们心目中的“甜妹”。 甚至,为了完成好别人给自己的角色,她们永远一副讨好的姿态。 然而, 被“甜妹”揣流裹挟着前进的她们,并未立马嗅到,隐藏在剧本背后的,是让她们始料未及的迷茫、非议、雪藏...... 一场众所周知的“艳照门”风波,将阿娇一夜之间拉入深渊。 曾经的玉女人设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欲女”。 好姐妹阿sa,也因为隐婚,清纯人设扫地。 图源:东方早报 Twins被大众“遗弃”,似乎也应了那句: 最后变天后,变新娘,都是理想…… 王心凌,也因深陷“初夜门”和“第三者”的漩涡,事业跌到谷底。 甜心教主,再也甜不起来。 张韶涵因为家丑,坠入了近十年的事业低谷。 就连那个15岁唱着“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初出道少女张含韵,也遭受了铺天盖地的无端谣言和荡妇羞辱。 从Twins,到四大教主,再到酸甜女孩张含韵...... “甜妹”崩塌的方式,各不相同。 但,本质上都是因为—— 她们不符合一开始被设定好的甜妹剧本了。 甜妹觉醒 「甜美可爱」的浪潮不知从何时开始褪去。 甜妹,开始不甘心只做甜妹了。 最先将这个想法展露出来的,是蔡依林。 从大家都认为很肤浅的“少男杀手”,再到越努力越被嘲笑的“地才”...... 努力,一直是她转型路上的关键词。 为了完成别人给自己设定的角色,她时刻紧绷,不容许自己有瑕疵、有错误。 后来,蔡依林终于明白了: “迎合别人的标准,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偶像产品,永远赢不了。 而困住自己很多年的‘完美’其实‘就是一个狗屎’。” 跟蔡依林稳扎稳打的转型之路不同,杨丞琳的关键词是: 辛苦。 出道第10年,杨丞琳坚定地要摆脱「可爱」标签。 她一转从前的风格,剪掉留了十年的长发。 “可爱是一场意外,倔强才是我的本体。” 在唱歌上,她抛弃曾经刻意而为的“娃娃音”,开始讲述轻熟少女的微妙心事。 在影视上,她告别傻白甜的偶像剧,变身独立又自信的“轻熟女”。 但,围绕着她的争议一直不少。 “没有人会找你出唱片” “你不会演戏”...... 直到去年,《浪姐2》成功踢馆的杨丞琳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人们才惊诧,嗲了十几年的可爱教主,原来不再可爱了。 还有当年的“公主小妹”张韶涵,经历过低谷和争议,也凭借《歌手》再度重回大家视线。 她用“浴火重生”之姿唱道:“我就是那只自由的鸟。” 蔡依林变成引领潮流的diva天后,杨丞琳摆脱“可爱教主”,张韶涵成了“霸气女王”。 好像只有王心凌。 长达十年曲折漫长的转型之路,反复无常、举棋不定。 当甜心教主名头不能用时,她也试图顺应时代,假装成熟性感。 甚至,还给自己安上“独立女侠”的人设。 但很显然,所有路线都以失败告终。 说是因为王心凌脸上已经写满了“甜美”两个字也好,说她没有找到更适合的风格也罢,总之王心凌的转型之路,兜兜转转还在原地。 乐评人@耳帝评价王心凌说: “既没有一条道走到黑的破釜沉舟的魄力,又不能彻底放下了志向安心躺在舒适区,像是不停地在进行一个混乱又有规律的‘归凌’游戏。” 比起在转型路上苦苦挣扎又回到原点的王心凌,郭采洁陷入的,又是另一重困境—— 成也转型,败也转型。 出道时,郭采洁被公司包装成元气清新的“优格女孩”,曾被称为“王心凌的接班人”。 但不巧的是,从王心凌接班人的“甜妹”旋涡里跳出来的郭采洁,转角又遇到了深嵌在她命运沟壑中的“顾里”。 第一部《小时代》过去近十年,但每年8月18日,都会有网友为顾里过生日。 她的那句灵魂金句“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至今仍是B站up主的万金油素材。 她梳着三七分的油头,又拽又傲娇的表情,成了无数人行走的表情包。 被顾里“夺舍”的十年里,郭采洁不断尝试挣脱“顾里”。 可越想挣脱,越被禁锢,每次都像鬼打墙一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顾里”。 相较于她们,张含韵似乎幸运很多。 得到前辈刘德华的提携,张含韵选择去中戏读书深造。 她为复出积蓄力量,配音、演戏,不错过每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幸好,沉淀下来总是没错的。褪去了「少女偶像」光环的张含韵,开始被所有人承认: “张含韵被严重低估了。” 为扯下甜妹的标签,她们有过挣扎、有过成功、有过失败..... 但好在,她们终于觉醒,一步步、一点点撕开一道口子,口子里透出了真实的光。 那光晕之下,曾经的甜妹,早已不再是造星工业中的一个标准化产品。 走向自由宽阔之路 曾经被短暂抛弃过的“甜妹”,如今又重回主流。 我们以为品到的是来自那个时代的甜。 可回顾她们的人生轨迹后,就发现,那“甜味”早已不是一味。 如果说,曾经的“甜”,是偶像工业流水线上的糖精的“甜腻”,而如今的甜,则更多的是她们个人成长的回甘。 细品后,除了“甜”,最上头的是她们身上那股倔强的生命力—— 从标签出发的甜妹,在十几年后的今天,都不约而同走向一条我们不曾预料到的、却更自由宽阔的路。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在40岁演唱会上,蔡依林发出的幸福感慨: “40岁是个很棒的年纪, 如果你还没到40岁, 我跟你说, 40岁真的feel damn good!” 蔡依林40岁的feel damn good,不是因为又美又有钱。 而是她真的跳出了别人设定的「完美偶像」的圈套。 她不再努力证明什么,而是向世界表态: 不管你们怎么说,老娘我都不在意了。 我要开始做自己了,我要爽了。 蔡依林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怯于表达的女孩—— 聆听自己的声音,或许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长为无坚不摧的女王。 有些人生来就是「少女」,可能到老也是少女。 比如王心凌这样,“从甜妹回归甜妹”。 比起蔡依林,王心凌的漫长回归,更像是一次无声,但彻底的重生。 在“掉队”的时间里,王心凌有过挣扎,但更有坦然,坦然接受过去拧巴的自己。 2019年的《CYNDILOVES2SING爱。心凌》,让王心凌在当年年底登上了台湾五大金榜华语专辑销量榜单。 此时的王心凌,已经不再视甜美为自己的枷锁,而是特色,一如她在《浪姐》里说的那样—— 甜美这种感觉,它不是我的包袱 应该是我与生俱来的特色 如果我80岁都还在拄着拐杖 跳《爱你》跟《彩虹的微笑》 还可以被叫甜心奶奶,不是也蛮好的吗? 不再对抗标签的她,看起来真实又轻松,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正如王心凌与杨丞琳在《女孩们》唱得那样: “经营的是内在,别再迷失,不再亏待了自己。” 还有些人根本没要当女王,只想做“小女人”。 曾经唱着“恋爱大过天”的Twins,不再忙着奔向「下一站天后」。 这一站,她们已然蜕变为敢于面对自我的“小小女人。 两人的改变是那么坚定而清晰。 这份坚定,来自于跌倒了依然有勇气重新出发。 她姐感到欣喜之余,更多的感到骄傲。 特别是在当下,在我们的趋势是鼓励女性去做所谓的搞钱搞事业、勇敢独立、运筹帷幄的「大女主」的当下。 成为有钱有颜有能力的大女主,当然可以,这甚至是一条对女性而言更难的路。 但如今,我们对“大女主”的呼声之高、对不能成为“大女主”女性的贬抑之强,使得一条更难的路似乎逐渐成为了衡量一名女性是否能够通往自由的唯一的路。 当一种声音成为唯一的声音,那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捆绑住很多人的枷锁。 我想起那个一生都在出走,也一生都不曾真正离开那片土地的女性刘小样。 在不理解但尊重她的丈夫眼里,妻子20年的突围和挣扎是失败的、多余的。 在刘小样自己看来,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也没有值得书写的地方,“我已经是一个落后的人,一个普通的妇女”。 但看过刘小样故事的人,都知道不是这样的。刘小样一生都在突围,一生都在对自我进行反洗、进行一种精神上的对抗。 我想,失败的不是刘小样。 是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太多局限,对自由的想象太过窄化。 以至于我们对女性应该成为的样子只有一个模板—— 那就是成为一个拼命搞事业的、雷厉风行的成功女性。 她不能被爱情拖后腿,更不能一辈子做甜妹。 而这次甜妹重回主流,有人说是给了大众一波爷青回的回忆杀。 但对她姐而言,更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女性可以通往任何方向的任意门。 女性可以雷厉风行,可以温柔坚定,可以可爱甜妹…… 想起一档节目中,房琪对翻红的张含韵说的那段话: “如果真的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比起女王,我更喜欢清风,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女性没有必须要成为的模样,更不必人人都做女王。 监制 - 她姐 作者 - 可楽锅 ![]() |